科研论文的审查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从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写作技巧,使科学研究的真实水平得到充分表现。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在论文审查中的一些“潜规则”,即评价科研论文水平高低的形式标准。往往一项研究成果的水平并不一定低,但是初读以后常常使人感觉“论文的水平一般”。这中间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论文的形式表现不佳。分析起来,一般评价科研论文水平高低的形式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题目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审稿人和读者通过这一窗口来感受整篇论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一篇论文的题目就可以初步判断一篇论文的性质:理论性、应用性还是普及性,以及论文主题的前沿性。主题确定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整篇论文的写作,主题太泛显得论文空洞,主题太窄显得论文的分量不足。
作者以及作者的单位信息
从作者本身来说,一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治学态度、学术风格和人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的品牌。从作者的人数来看,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合作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要求,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多数是学科交叉、相互协作的结果,因此作者的数量反映出一定的合作情况。从作者的地区分布来看,不同团队、不同单位、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作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作者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合作的情况,在作者评价方面,尽管尽力避免身份歧视,但身份的品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项目的资金资助情况
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基于个人的兴趣,但更是一种社会需要、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和社会团体常常通过对一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来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能够将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将会产生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受到资助的研究项目,不仅有经费上的保证,而且在科研选题、研究进展和计划的落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审查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成果的水平。从基金的级别和美誉度上,可以初步判断研究项目的研究水平。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情况
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过去的研究成果是今天研究工作的基础,今天的研究成果是未来研究成果的借鉴。人类就是这样在连续不断的研究探索中进步。过去的研究成果,是以参考文献的形式表现在今天的科研论文中。因此,科研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研究选题的前沿性和研究成果的水平。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参考文献引用得是否充分,参考文献引用得是否广泛,参考文献引用的新旧程度,参考文献引用的层次,等等。
科研论文的语言表达水平
科研论文的语言与一般论文的语言有所不同,有其语言表达的特殊性,有其内在的要求和规范。通过科研论文的语言表达,可以评价作者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也能反映出作者的科学研究态度、学风,甚至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流利通顺、遣词用句准确、符号标准规范的科研论文反映了作者研究工作的严谨和认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相反,如果语句不通、丢字错词、量和单位使用混乱且不规范,很难让人相信作者的研究是严谨可信的,水平的高低也值得怀疑,至少是语言表达和材料组织能力不高。
当然,也有些人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评价标准,进行“过度包装”。在此论述科研论文的形式标准的目的是让人注意“学术内容”的形式表达,但并不是鼓励“过度包装”。针对目前的过度包装问题,其实编辑也是心知肚明,一些过分“包装”过的论文也给编辑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到作者的品牌形象。剔除过度包装,也可以从形式上判断,简单来讲有这样几种情况。
01标题中不适当地使用“研究”。在多种情况下这不仅是一种累赘,而且对于一般技术性和应用性论文,还会让人感觉奇怪——说不好听的就是“瘪三戴礼帽,怎么都不想绅士”。
02在作者中拉入一些名人。有的名人既不是一个单位又没有合作的项目,有的虽是一个单位但不是名人研究的主要方向,虽有合作只是挂名,等等。
03从项目标志上来看,项目已经结题的、项目与论文方向不一致的,都是可以看出来的。有时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提供“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这就是对其怀疑的核实过程。
04文献的引用和标注。名刊名家是可以提高研究的层次,有的作者就以中文论文通篇引用外文文献为自豪,其实也说明对中文文献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如果编辑与你一样“崇洋媚外”还好,有的领域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水平相当,甚至国内研究更具特色,这种情况下没有中国作者或中文论文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科研论文应该在坚持科学的科学的前提下,注重形式表达的规范化,从而体现内容的层次,至少应该使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而不要因形式上的表达不当而影响对内容的评价
|